|
翅片管散熱器散熱面積選擇管程數主要取決于允許的管程壓力對于冷凝過程,如果對數平均溫差校正系數小于0.8,應考慮采用兩管程或多管程。通常情況下,翅片管換熱器的間距與片高主要是影響著翅化比,翅化比和管內外介質的膜傳熱系數有很大的關系。翅片管散熱器價格,如果管內外膜傳熱系數差異較大,應選擇翅化比比較大的翅片管,如蒸汽加熱空氣。當一側介質存在相變的情況下,傳熱系數的差異會較大,如冷熱空氣的交換,當熱空氣降低到露點以下,可以采用翅片管換熱器。在無相變的空氣與空氣的換熱情況下,或者水與水的熱交換,通常以裸管比較適合。當然也可以采用低翅片管,因為此時屬于弱給熱系數,強化其中的任意一側都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不過,過大的翅化比作用并不明顯,完美情況是管內外接觸面積同時強化,可以采用螺紋管或槽紋管。 翅片管散熱器的管排列應盡量按正三角形交叉排列。經過首排時的熱風,在二排遭遇阻力,有一定的回彈風,這樣整個翅片管360°換熱就不存在死角的現象。所以,應該避免等腰三角形排列,盡量不使用正方形排列,除非有特殊的要求。 翅片的片距主要是考慮積灰,結塵,易清洗等因素,同時需嚴格符合設備對壓力降等要求。排列時,管與管之間的間距不易過大,一般>1以上適合布管即可。在換熱的過程中,空氣在流經翅片管換熱器時,翅片管散熱器主要是翅片正反二個面參與換熱。二支翅片管中間部位只有少量的輻射傳熱,換熱效果不明顯。此部位由于無翅片,無阻力,空氣容易穿透。在空氣加熱的過程中,未經換熱的冷空氣會與從翅片中間穿過的已加熱熱空氣形成中和,反而降低了換熱的效果,對比國外的翅片管換熱器,管間距僅比翅片外徑大0.5,可見翅片管排列時,管間距的重要性。 翅片管散熱器選擇管程數主要取決于允許的管程壓力降和流體的溫度范圍變化。管程允許壓力降和流體溫度變化范圍較大的可選擇多管程。單相流體冷卻時,在滿足允許壓力降條件下盡量提高流速,一般液體流速在0.5-1.5/之間,氣體流速在5-10kg/(㎡.)左右。管內流體處于湍流狀態為有利,因此選用兩管程以上比較合適。 空氣側的壓降在設計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參數,這和翅片管的排列有很大的關系,翅片管散熱器排列設計時應計算窄隙流通面與迎風面的比值,從而根據迎面風速計算出空氣質量流速,在對于不同溫度空氣的動力黏度,求出摩擦系數。 上一篇翅片管散熱器翅化比如何選擇?下一篇汽車散熱器的相關知識 |